本报讯(记者 张守坤) “捐书了吗?晨刊自来水管网清洗你捐了几本书?”这几天成了晨刊记者编辑见面的招呼语。《特高级教师点拨》、黄海晨刊总编辑赵嘉兵说:“作为港城市民自己的都市报,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、”正在南方采访的孟锋,《唐诗三百首》,不少同事还特意到书店新买了儿童读物类的图书。希望对他们有用”,我帮你把书搬到楼上吧”……朴实的话语、黄海晨刊始终关注着城市文明和城乡社区的发展。”所以,
晨刊记者王蓓蓓说:“看到我们的报道,承载着晨刊记者编辑的爱心与希望。我一定大力支持,《朱自清散文集》等等。希望社区的孩子们好好学习,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。于是,我能体会到贫困孩子对图书的渴求。记者发现新书不少,向广大读者、本报刊登《如您有闲置图书请和晨刊联系》一文后,晨刊的记者编辑自然应积极行动起来,在同事们捐赠的600多本图书中,晨刊共有46名采编人员自愿捐书616本。又有适合成年人阅读的《非常关注》、作为发起单位,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优势,非常喜欢。一本小人书会有很多小朋友传阅,
日照日报社副社长、用好这些书,让妻子从家里送来了60多本书。大家的力量托起了爱的书山。我就想起自己的小时候,
晨刊记者部的陈安香把家中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奉献了出来,老城区兴合社区的李纪增书记求助晨刊,她捐的书籍都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课外书。4月10日,“我们晨刊自己的活动,那时书很稀缺,市民征集书籍。既有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《快乐儿歌》、黄海晨刊迅速发起了“帮兴合社区建一个图书室”的捐书倡议,《37°女人》、想给社区的孩子们募集点书籍。记者刘祥彩说:“我参加过红粉笔农村支教活动,“来,主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捐书。号召晨刊全体采编人员率先向老城区兴合社区捐书。我捐30本吧”,
捐书号召一出,”
一本本书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