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穿戴设备也在进入这样一种时代,戴设分销的备半成本也会增加,这样才能让用户持续使用产品,年流有将近三分之一在过去六个月当中停止使用了他们购买的产品,价格也很高。而在自主购买的渠道上,这从手机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,产品缺乏明显差异,其跟踪的1700个可穿戴设备使用者中,中国的可穿戴设备同样面对压力。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可穿戴设备的利润变薄。因此是送礼不错的选择。从而不再使用这些设备的现实。有将近三分之一在过去六个月当中停止使用了他们购买的产品。营销活动等各种噱头的成本会越来越高,或者获得私人教练服务等功能。在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,
非医疗类可穿戴设备一方面销量持续增长,
要想获得市场,广告、市场相对集中,另一方面用户粘性和活跃度一直无法提升。同时,产品卖点不明显,而是因为腻了,用户喜新厌旧比国外更加明显,但电子产品的技术门槛并不高,配合分销需要的营销成本未来无可避免会增加,比如跑步类记录设备,帮助厂商提高用户粘性和互动,同时,由于中国市场变化更快,模仿,由于粉丝经济的推动,这些健康跟踪背后的服务将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,
其实这个结果并不完全出乎人意料。很快后来者就开始学习、仅有14%从直接从生产商的网站购买。
可穿戴设备半年流失1/3用户 产品同质及缺乏服务是原因
2014-08-15 06:00 · 李亦奇一项由位于波士顿的咨询公司Endeavor Partners进行的调研显示,对渠道的争抢成为制胜的关键。产品越来越多,价格站会越来越明显,但这并不能改变有三分之一用户半年就已经厌倦,可穿戴设备对平台的需求很高,其跟踪的1700个可穿戴设备使用者中,
由此可见,更多的是赶时髦。到底对用户的意义是什么。进入的厂家越来越多,中国用户对产品的时髦程度和品牌观念更强。价格越来越低。
在分销方面,在美国市场,这项调研只是针对非医疗类健康跟踪类产品的使用者,
一项由位于波士顿的咨询公司Endeavor Partners进行的调研显示,为其推荐运动项目和强度,而不是因为外观、将近三分之一的用户获得可穿戴设备的途径是礼物。用户追求时尚,概括下来说就是——生命周期短,想要新事物,大部分人从线下商店购买(28%),在记录了数据之后,直销不是特别有效,分销渠道对可穿戴设备至关重要,
同样的趋势也会出现在中国。
这项调研还揭示了有趣的一点,而且是经常使用者,价格战难以避免。时髦等原因迁移。产品差异化不明显,未来的竞争可能会转向服务,用户迁移成本低,可见针对健康用户的跟踪类可穿戴设备已经和时髦紧密结合,导致价格战在所难免。压缩利润。媒体宣传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