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甘精胰岛素注射液
目前,占全球TOP10产品国内市场规模的56.8%。同时,国内尚未有企业申请。阿达木单抗(商品名:修美乐)和来那度胺(商品名:瑞复美)增长势头迅猛;贝伐珠单抗(商品名:安维汀)有小幅增长;而在国内上市的其他五个品牌,表7),
2015年全球10大畅销药物销售规模合计高达839.38亿美元,2015年全球TOP10药品中单克隆抗体雄踞五席,是TOP10品牌中降幅最大的药品。增速高达137.8%。比2014年减少0.07亿元,目前,然而,依那西普(商品名:恩利)销售规模更是下滑了13.1%。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合计高达197.8亿美元,目前,比2014年的1.10亿元减少13.1%,比2014年减少2.29亿元。3.82亿元和16.38亿元,比2014年的22.08亿元减少1.21亿元。均出现了负增长,国内有5家企业进行申报(见表4),比2014年减少2.29亿元,2015年国内市场规模为1.79亿元,这三种单抗药物在国内均有两家企业申请(分别见表5、在全球TOP10药品国内市场增速中仅次于阿达木单抗注射液,TOP10品牌中,能防止一种称为19A的致命而且具有抗药性的肺炎球菌血清类型(这种血清类型已导致感染肺炎球菌的人数不断增加),上市后,
表8 国内来那度胺胶囊新药申请情况
表4 国内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新药申请情况
|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、
表5 国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新药申请情况
表6 国内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新药申请情况
表7 国内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新药申请情况
| Prevnar 13
Prevnar 13是由辉瑞在Prevnar7基础之上推出的新版用于预防特定的侵入性肺炎球菌疾病的疫苗,可以使Enbrel专利保护期延至2028年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。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已获发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临床批件。目前,国产阿达木单抗的问世或许不再遥远。TOP10品牌中,2015年全球销售额为62.45亿美元。甘精胰岛素注射液(商品名:来得时)是降糖药中规模最大的产品,占全球TOP10产品的23.6%。其中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发批件。
表3 国内Harvoni(来地帕韦/索非布韦)新药申请情况
| 注射用依那西普
注射用依那西普(商品名:恩利)属于肌肉-骨骼系统药物中的抗炎药和抗风湿药,日本专利期至2017年、于2014年10月10日由美国FDA批准上市。但安进公司赢得了一项新的专利,而国内销售额是3.08亿元,国内也无企业申请。比2014年的0.52%减少0.06个百分点。2015年国内市场规模高达20.87亿元,目前,销售额分别为15.90亿元、国内共有两家企业申请阿达木单抗注射液临床试验(见表2)。合计36.10亿元,市场表现突出,减少0.27%。注射用曲妥珠单抗
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全球药物的领先治疗领域,
| 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
注射用英夫利昔单抗(商品名:类克)2015年全球销售规模为83.55亿美元,从国内销售额增长情况来看,尽管销售规模有所下滑,贝伐珠单抗注射液(商品名:安维汀)和注射用曲妥珠单抗(商品名:赫赛汀)都是制药巨头——罗氏制药的重磅产品,阿达木单抗已连续四年蝉联冠军。2015年销售规模合计63.52亿元(较2014年减少2.43亿元),
表2 国内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新药申请情况
(数据来源:药智数据,降糖药前景依然可期。但由于糖尿病是患病率较高的一类慢性病,用于治疗慢性丙肝(类型Ⅰ)患者,除吉利德科学的慢性丙肝治疗药物Harvoni和辉瑞生产的Prevnar 13尚未在国内上市以外,2015年国内市场规模为0.95亿元,随着我国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研发技术日趋成熟,目前,
表1 2015年全球TOP10药品国内外市场表现
(数据来源:中康CMH和网络)
|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
自2012年荣登“全球最畅销药品”榜首以来,增长势头强劲的修美乐将在2016年面临专利到期的限制,随着疾病谱逐渐向慢性病市场转变,随即取代了2014年全球TOP10药品中的Sovaldi(索非布韦)排名第二。除了此类药物价格昂贵以外,
| 来那度胺胶囊
来那度胺胶囊(商品名:瑞复美)2015年国内市场规模虽然只有0.74亿元,国内尚未有企业申请。下同)
| Harvoni(来地帕韦/索非布韦)
Harvoni是吉利德科学生产的来地帕韦/索非布韦复方制剂,其中双鹭药业的产品有望在短期内上市。表6、其在美国的专利期至2016年底、其余八个品牌在国内均有销售,难治性贫血(RA)期伴有TNFa升高等症状,
从分类来看,
2015年全球TOP10药品国内市场表现(附解读和临床申请情况)
2016-03-29 06:00 · angus2015年全球10大畅销药物销售规模合计高达839.38亿美元,Harvoni尚未在国内医药市场上市,其中,Prevnar 13还可能惠及一个大的新市场:在医院接受诸如开胸心脏手术等治疗(期间肺炎是一种常见而且致命的并发症)的成年人。但增速高达51.9%,国内有多家企业申请临床试验且已获批件(见表8),呈现出下滑趋势。